浙江大学召开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会
类型:工作相关文件作者:档案馆发布日期:2016-12-30浏览次数:76931

   

       12月29日上午,浙江大学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会议在紫金港校区召开。会议总结了我校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成果。浙江省文物局曹鸿副局长、浙江大学罗卫东副校长出席并讲话。浙江省文物局金萍调研员,普查办曾昭明,学校档案馆馆长马景娣、副馆长胡志富以及国资办、图书馆、艺博馆、教育学院、文博系、地科学院、生科院、农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档案馆副馆长胡志富主持会议。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浙江大学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了这项工作,成立了以罗卫东副校长为组长的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学校档案馆负责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胡志富副馆长在会上对普查工作的实施情况、成果及问题作了总结汇报。三年来,在省文物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对全校81个单位进行摸底调查,经文物专家认定,确定图书馆、档案馆、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等7家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共有标本、化石、档案文书、钱币、古籍、陶瓷器、书法、绘画、票据、玉石器、铜器、雕塑造像、邮品等文物19294件/套,古籍14610部173508册。

      浙江省文物局曹鸿在讲话中表示,浙江大学一直以来对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文物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作为百年学府,浙江大学是可移动文物收藏的重要机构,也是此次普查的重点单位。学校安排200万专项普查经费,档案馆与省文物局密切联系,登录件套数量占全省约2%,收藏数量位居全省第10位,成果喜人。

      浙江大学罗卫东副校长总结讲话,他对省文物局对我校此次普查工作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他肯定了此次普查工作的成果,通过普查摸清了学校文物资源家底,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认识,弄清了问题。他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文物工作,突出问题导向,总结完善,形成报告;要增加经费投入,发挥特色和优势,在党和国家对文化创新空前重视的形势下,要解决好保护、利用方面尚存的问题,尤其要加强古籍、字画及动植物标本的保护工作,发挥学科优势,传承好学校文化遗产,通过文物展示教育带动国民教育和学科建设。

       国资办、图书馆、艺博馆、教育学院、文博系、地科学院、生科院、农学院等单位分别就此次普查工作的经验、成果和问题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