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档案馆馆藏始于1911年。共有包括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之江大学、国立英士大学、杭州工学院、浙江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共 8个全宗的档案。
浙江大学全宗:
浙江大学全宗包括党群档案、行政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产品生产档案、出版档案、外事档案、财会档案、声像(照片)、人物、实物档案共13个种类档案。
档案主要来源于学校各学部、学院(系)及各职能部门行使职权、处理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或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中积累的资料。由上述单位和部门把各自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及各种载体的资料定期向校档案馆移交,经过整理组卷,编码排列,成为可以提供查阅利用的档案。这些档案材料,真实地反映了学校各时期的面貌,对于学校编史修志、以及当前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维护学校或师生员工个人利益,具有重要的借鉴、参照或凭证作用。
现库藏档案保存的文件中,最早形成的年代是1910年。为了便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全宗内相继编制了多种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主要有:例如
(1)可用姓的首笔查出1910—1989年浙江大学学生姓名检索簿;
(2)1986—1997年浙江大学科研专利目录;
(3)1984—1996年科研项目案卷目录;
(4)1977—1997年科研奖状目录;
(5)1978—1994年浙江大学晋升职务人物卡片;
(6)1978—1994年晋升职称人物卡片;
(7)1978—1991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成绩簿册目录;
(8)1959—1994年教材案卷目录;
(9)1955—1997年全校总平面底图目录;
(10)1953—1997年基建底图存址索引;
(11)1979---1996年浙江大学外事档案卷内文件目录;
(12)1924—1992年浙江大学照片档案目录册;
(13)1981—1993年浙江大学文书档案全引目录;
(14)1994—1995年浙江大学党群、行政类档案全引目录;
(15)1978—1996年浙江大学研究生论文材料案卷目录;
(16)1946—1995年浙江大学组织机构变动情况登记表等。
另外配合有关部门编研了《浙江大学年鉴》、《浙江大学教授志》、《浙江大学简史》、《浙江大学在遵义》、《求是英才传》、《求是群芳谱》、《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科研成果选编》、《研究生论文摘要汇编》、《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先进集体、先进教职工名单》、《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名单》、《竺可桢照片专集》(1—3集)、《刘丹照片专集》(1—7集)等等。
(一)党群类
党务:历年党委会、常委会、党委扩大会议记录、总支书记会议记录。党委工作计划、总结,党委工作《大事记》、《情况简报》、《党内动态》等材料;
学校1~11届党代会材料、1954年以来历年党员情况统计表、党内统计报表、中层干部名册、党内奖惩材料、党员干部任免文件、1957年省委书记江华和霍士廉等领导同志来校谈话记录、1958年刘少奇同志来校讲话记录。
学校在“三反”、“肃反”、“整风反右”、“文革”、“揭批查”、“人民公社”等运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处理意见、落实政策材料,其中“专案组” 材料49卷,“揭批查”材料144卷,纪检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表,1958年以来党纪处分、复查等材料;历年党委组织、宣传、统战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及《组织工作简报》、《宣传动态》、《统战简报》等材料;统战工作会议如季度民主协商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例会、民主党派骨干会等记录,归侨、侨眷、港澳台属名单,重要统战对象登记表。
工会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表彰先进等材料,历届职代会、教代会材料。历年团委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团代会、学代会材料,对团员的处分、复查决定,表彰先进、任免干部、撤建社团的决定及《浙大团讯》等材料,于子三烈士生平简介及材料。
(二)行政类
主要内容:历年校务会议记录、校长办公会议记录、纪要,历年学校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及校各部门职责、规章制度、条例等文件材料,学校年鉴、校志、教授志、概况介绍和有关统计表,1950年学校成立接管小组、解放前后学校组织沿革情况调查报告,1924年以来的学校历史资料,院系调整材料。
学校组织机构增设撤并情况登记表,历年先进集体、优秀教职工文件汇集,历年教职工名册,历年出国留学、访问进修及出境探亲、定居、因出国退职等报告批复。
有关土地征用、房产管理、基建预决算等材料及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
(三)教学类
教学类管理文件主要有学校历年专业设置情况及招生计划;历年各种教学计划,开课计划,主干课教学大纲; 教务处及各系安排教学工作、教学改革计划、报告、总结;历年本校制订的有关教学的规章制度;有关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估的材料。
各种有关本校基本办学方针,情况的文件。如1955年教学法委员会暂行条例,工作计划;学生班主任制度暂行条例、优等生奖励办法、实验室暂行规则、工作条例;1963~1972年培养研究生规划方案;1963年教师职责、工作及暂行条例;1985年关于校长负责制、党委工作、干部管理考察、政治思想工作条例规定实施细则;1989年初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浙江大学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全校综合改革带动下深化研究生改革措施陆续出台,199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次会议批准,浙大新增博士点17个,硕士点23个, 至此浙大已有博士点31个,硕士点76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 6大门类,24个一级学科。1991年5月召开校研究生会议,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要建设好教学,科研两个中心,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的研究教育型大学,进一步完善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和检查评比制度,修订各项规章制度,编印《浙江大学研究生工作文件汇编》。恢复高考后本校的招生文件及成教院夜大的招生文件,1986年关于恢复我校函授教育工作的报告及成教院工作职责范围等。
1951-1954年本校工科试办的短训班的情况;1977年恢复高考后本校的招生文件;历年来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书,选课手册,浙江大学教学计划,开课情况表,1989-1990学年期中检查情况汇总,教学评议、反馈、教材积压浪费情况汇报。我校大学英语现状与对策,浙江大学各专业实习大纲汇编,历年的试题试卷汇编及1990年成教院夜大、函授期终考试试卷。1980年代以来深化教学改革、有关课程重点建设的通知、有关联合办科研、教学的报告、函、混合班教育情况汇集。
馆内藏有1959-1994本校教师编著的教材共600余卷,其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多项。如刘鸿文编著的《材料力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王骥程、祝和云等编著的《化工过程控制过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项保华著《企业战略管理》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金廷赞著《计算机图形学》获电子部一等奖;吴迪光著《变分法》获全国优秀教材奖等。
浙江大学历年来在教学方面获得的各项奖励材料,如:获国家级教学一等奖的《水力学与工程流体学教学实验综合改革》(毛根海、吴寿荣等);获国家级教学二等奖的《设计教学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蒋克铸、姚一飞等)、《培养高水平工学博士的新机制》(岑可法、倪明江等); 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工程化学教学研究和实践》(陈林根、陈万喜等)、《岩土工程博士生全面能力的高效培养模式》(吴世明、曾国熙等)、《面向国家需求 面向21世纪 锐意改革研究生教育》(路甬祥、吴世明等)。
馆内藏有1978年至今的研究生论文及硕士、博士学位评审材料。
奖励方面,如历年来的优秀毕业、三好学生、及各项奖学金如光华、竺可桢、姚宜民、华为、亿利达、宝钢等奖学金。另外还有历年来包氏奖学金的材料,包氏奖学金在支持中国学者和研究生出国深造,跟踪世界科技前沿,学习各国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为国家和浙江省的教育、科技和经济建设培养了相当数量的高级人才。这些人中如彭群生教授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回国人员称号,同时是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重点跟踪对象。
1980-1991年浙江大学进修教师登记表、浙江大学半工半读文件资料、浙大历年课程表、1939-1951年历届研究生名册、1949年浙大研究生报名单及入学试卷、1913-1949年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毕业证书存根、浙大代办高农中学历届新生、毕业生一览表、1949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报名单及入学试卷、1939-1951年浙江大学历届研究生名册。
本校历年来各类学生名册,包括新生名册、分省招生名册、学生在校名册、休退学名册、毕业生名册、毕业生分配方案及学生成绩册(包括本科、研究生)、学生学籍卡片。
1981年来各系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汇总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申请表(理科工理部分)我校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硕士一贯制的有关规定、我校研究生院上报自行审批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备案材料。
(四)科研类
本校科研工作“文革”前即已取得重大成果。如早在1960年陈光华、汪槱生、陈永校等教授发明的“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研究就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档案分为四个大类,即综合性文件、科研成果材料、奖状和专利。
1、科研综合性文件:
主要包括历年科研工作的计划、规划、报表、总结材料;有关科研成果的转让协议、合同;历年科研成果汇编材料;科研项目统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学会工作材料等。
2、科研成果材料:此类材料从1984年开始归档,主要内容有:(1)科研项目计划任务书、合同、研究计划及预决算材料。(2)科研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材料、设计图纸、工作小结及实物等。(3)研究报告、论文专著、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及推广应用意见。(4)科研成果报告表、奖励申报与审批材料。(5)成果应用证明、成果推广反馈材料等。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成果有“计算机图形生成和几何造型的研究”;“稀土催化剂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研究”;“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 “马丁-侯状态方程的发展和应用”;“光学与光电子薄膜的理论与微结构的研究”。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成果有“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电液比例二通型流量控制阀”;“减压充氮直拉硅单晶技术”;“8-09、9-12化铁炉高压离心风机”;“变渗透度含油轴承”;“新原理电液比例压力控制阀”;“全分子筛吸附法提纯硅烷”;“含稀土的桩帽用铸钢的研制”;“双床沸腾炉”;“新型薄内筒扁平绕带高压容器的设计”;“时间分割预估器”;“电动高速转镜装置的一种新颖增速机构”;“低压降比调节阀”;“凹形电介质测试腔新的刻度和测试方法”;“制造高压超纯氢的贮氢合金和氢净化压缩技术”;“旋流塔板”;“PC型模糊控制器”;“ZG-9000型显微高速摄影系统”等。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成果有:“离心通风机内流理论及设计计算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低、中、高频振动标准”;“装璜图案创作智能CAD系统的研究”; “地基中瑞利波传播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加热炉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优化控制”;“钢锭轧前处理过程计算机控制”;“液压挖掘机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纹织CAD系统”;“化工旋转机械整机全速动平衡原理和方法的研究”;“食用酒精提纯技术”;“CL-I型彩色亮度计”;“XG-I型狭缝式高速摄影机”;“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的研究”等。
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的成果有:“图形显示和数控绘图的TN方法”;“电液比例控制新技术”;“新型绕带式压力容器”;“聚合反应工程基础研究”; “催化裂化装置计算机递阶优化控制”;“基于UNIX的机械产品CAD支撑软硬件系统”;“三峡工程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艺术文化论”;“论社会全面进步”;“论毛泽东的现代化观”等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电机系郑光华、汪栖生、陈永校教授的《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该成果解决了五十年代电机制造界公认的电机转子通水的难题,有效地提高了转子水内冷,实现了国际首创,于196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机械系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的路甬祥、吴根茂教授的《电液比例二通型流量控制阀》,该成果使流量控制阀在稳态和动态性能上都获得了量级的提高,成为八十年代以来与电反馈齐名的基本反馈控制方式,于1988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路甬祥、郁凯元教授等人的《新原理电液比例压力控制阀》,该项目与“电液比例二通型流量控制阀”配套,分别对液压传动与控制两大基本物理量流量与压力的控制进行了原理性的革新。于1989年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材料系硅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阙端麟、李立本教授的《减压充氮直拉硅单晶技术》该技术在制备低碳硅单晶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1989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阙端麟教授等的《氮保护直拉硅单晶技术》,于1988年获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力学系沈天耀、吴松盛教授等人的《离心通风机内流理论及设计计算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该成果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离心叶轮内郭的流动规律,创建了独特的离心通风机的设计计算系统,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数学系梁友栋、彭群生教授等的“计算机图形生成和几何造型的研究”,该成果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几何中的诸多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算法。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高分子系沈之荃、杨慕杰教授等人的《稀土催化剂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该成果首创开拓应用稀土化合物作催化剂来合成具有结构和性能特点的高分子,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于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数学系董光昌、潘兴斌教授的“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本项目研究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理论,包括解的存在唯一性、正则性、光验估计等。于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化工系侯虞钧、张彬教授等《马丁——侯状态方程的发展和应用》,马丁——侯(MH)方程是五十年代Martin与侯虞钧共同发表的气体状态方程,近年来该方程发展到同时适用于气、液、固三相。于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光科系唐晋发、顾培夫教授的《光学与光电子薄膜的理论与微结构的研究》,该成果在光学薄膜及光电子薄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于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机械系童忠钫教授等16人的《低、中、高频振动标准》,该系统多次为同步卫星使用振动传感器及夹具做了振动实验,为国内同步卫星的试验成功作出了贡献。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计算机系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潘云鹤、林峰、何志均等教授的“装璜图案创作智能CAD系统的研究”,该成果是综合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CAD、形象思维等最新计算机技术而研制成功的一个实用软件系统。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土木系吴世明、陈云敏等教授的“地基中瑞利波传播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本项目首次提出用有限元一解析法联合分析复杂地基瑞利波传播特性的有效方法,发现了瑞利波在复杂地基中特有的新特性。于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5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机械系冯培恩、潘双夏等教授的《液压挖掘机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本项目提出液压挖掘机性能分析理论和方法,项目成果也对设计学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创造性贡献,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于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材料系陈才金、张思彬等教授的“一种铁—锰—铝—铬不锈钢”专利,于1993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3、 科研奖状:此类材料从1977年开始归档。内容包括我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委科技进步奖等奖状。
4、专利材料:
此类材料从1986年开始归档。内容包括:专利请求书、说明书、权力要求书、说明书附图、代理人委托书、受理通知书、专利证书等。有的仅存专利证书。
(五)基建类
基建管理性文件,主要有:历年的学校基建规划、基建工作计划、报告、总结、报表、基建项目的审批材料及完工、交付使用方面的材料。
基建技术性文件,主要有:基建工程项目的提出、调研、决策、计划、勘探、设计、施工、调试、竣工、使用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工程技术文件,各种底图,还有不少珍贵照片。
现有馆藏基建档案分为9类工程:教学楼、研究院所(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工住宅、单身宿舍、青年(外籍)教师宿舍、校办工厂、食堂和医院、活动中心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1953年7月正式开始兴建求是园,首先建学生宿舍5幢(即现在的第1、3、4、5、6宿舍),计21492平方米,当年完工。1954年又建教学大楼2幢(即今第1、2教学大楼),计14655平米,实习工厂4458平方米,全部在1954年暑假前完成。到1954年末,又建成第3教学大楼,计11665平方米,实习工厂的热工、铸工两车间共1470平米。至此,新校址上已建成了约53700平方米校舍建筑,已经超过了在大学路的旧校舍面积(45000平方米)。1956年初,又建成第4教学大楼9368平方米,加上一些生活用房和实验室,新校址完成的建筑面积已达72000多平米。1956年又在校外兴建教职员家属宿舍(求是老村)7幢,约1万余平方米,至1956年末,新校舍的兴建已初步完成。
1957年至改革开放初期,全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34.78万平方米,到1996年底校舍总面积已达66.6349万平方米。近10年来学校基本建设总投资达2.8亿元,其中境外捐资5600万元,新增扩土地75.06亩,累计完成新建面积310118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用房133709平方米,改善教职工生活用房125133平方米。
浙大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1982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132平方米。1993年由香港实业家倪铁城先生捐资兴建的浙大人文学院图书馆是在浙大图书馆大楼之上扩建而成,从原来七层增加至九层,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主书库十层面积6600平方米,可藏书200万册,馆内共有大小阅览室25个,座位2300个,有一个可容纳300人的多功能演讲厅。
近十年来学校已峻工的大型基建项目主要有外经贸大楼,面积11806平方米;24层留博楼,面积11712平方米;灵峰山庄,面积4469平方米;浙大基础部的教学大楼,面积300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7300平方米;“求是堂”面积3185平米。由境外实业家捐资兴建的有邵逸夫科学馆,面积4600平方米;邵逸夫体育馆,面积5600平方米;邵逸夫工商楼,面积3600平方米,黄鸿年科技大楼,面积12646平方米;欧阳纯美楼,面积2984平方米。
(六)仪器设备类
1995年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要求,设置了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的管理文件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工作的计划、总结、会议记录、请示、报告、批复、各类报表及各项规章制度;有关设置公司、实验室的报告、验收、人事任免、营业执照等材料。设备材料主要惧了“电渗析膜分离实验装置”、“狭缝便携式流线仪”、精密工作台“等77项实验室自制设备的验收、鉴定、审批报告。
为方便利用,设备仪器档案实行二级保管负责制,由设备处负责设备档案保管,但按规定向档案馆提交仪器、设备档案目录。
(七)产品生产类
本档案自1995年开始归档,内容包括校产系统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工作要点、会议记录、经济政策、人事任免、考核与评比材料;设置公司、工厂(机构)的请示、报告、批复材料;公司参股、持股协议书等材料;本校自行研制、设计的新产品计划、报告、鉴定证书等材料。
(八)出版类
出版类档案是我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各种刊物、书籍归档案卷。刊物性质包括本校校刊、学报、有关教学、科研的学术性刊物;书籍为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各类图书。
主要刊物有:
1、《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56年,1979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
2、《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87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以发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季刊,创刊于1986年。是1982年全国直属高校应用数学学术与工作会议决定,经国家科委批准创办,由浙大主办,清华、北大、复旦协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
4、《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季刊,创刊于1986年,国内外公开发行。
5、《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季刊,创刊于198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
6、《光的世界》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7、《管理工程学报》季刊,创刊于1987年。
8、《教育研究》季刊,创刊于1980年。
9、《今日求是园》不定期期刊,创刊于1988年。
(九)外事类
外事档案管理性文件:内容包括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及外事活动中形成的审批材料;外国留学生学籍、学位材料;与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材料;包玉刚奖学金推荐书、政审材料;本校与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材料,外贸工作的有关规定、报告、批复及营业执照等材料。
科技外事材料:内容包括教师出席国际会议、合作研究、讲学、考察、访问等材料;有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考察、出席国际会议等活动中 有关审批材料,以及在上述活动中形成的回国报告、总结、论文、专著等材料。归档的科技外事档案如:
1、浙大举办“1990年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学术讨论会”的材料;
2、浙大举办“1995年中国技术创新管理多边研讨会”的材料;
3、浙大举办“1995年中国国际电机会议”的报告、批复、总结等材料;
4、浙大举办“第三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会议”的材料。
(十)财会类
学校藏有始于1951年的财会档案。内容包括国务院、国家教委关于财务工作的文件,校财务预算、决算报告,财务状况调查表、统计表等;记帐凭证、帐册。报表册、工资册、学生助学金发放清册、世界银行贷款明细帐;竺可桢教育基金会的材料、报表、帐册;财务档案移交、销毁清册。
(十一)声像档案
电教类: 内容包括录音磁带(会议记录、校史报告会、讲话、交谈等的录音),录相带(档案管理、国家机关公文、档案法宣传、中国国家教委暨十五所高校访港实录、巴基斯坦档案代表团访问我校档案馆)
照片类:内容包括浙大校舍照片;历次政治运动照片;中央领导来校视察照片;校庆照片;本校出席全国全省重大会议照片;工会活动照片;知名人士访校照片;校友会成立照片;礼品照片;毕业生照;校领导及浙大代表团访问国外照片;校长、书记、博士生导师等人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