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平馆长在会上,简要通报了浙江大学校史研究会的筹备情况。之后,各位校史研究专家、学者本着对浙大百年历史负责和对浙大科学发展负责的认真态度,踊跃发言,充分阐述观点,对下一阶段校史研究工作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回顾了我校校史编撰的历程和经验之后,校史研究专家杨达寿在会上针对下一阶段的校史研究工作,提出要紧紧抓住“求是精神”这条主线,深入挖掘其深刻内涵;重点研究浙大校史上创造出辉煌成就的办学时期;要注重校史研究的延续性,形成包括校史读本、校史大事记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哲学系何亚平教授就校史研究工作的经费保障、研究方向等方面谈了几点看法。他认为,在建立校史研究会和校史研究室这两个组织机构之后,推进校史研究工作的关键是提供可靠且充分的经费支撑。要千方百计争取经费来源,特别是要在学校有关基金会中建立校史研究基金项目,为今后的校史研究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费保证。校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可采取分期研究的方式,重点是对浙大历史上历任校长的办学、教育思想的研究,其中竺可桢校长的教育思想是最宝贵的资源,应建立和弘扬“竺可桢学”,传播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个人品格和道德文章,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电教中心戟峰教授强调,推进校史研究工作,一要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二是不能关门研究校史,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对浙大百年学府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进一步的搜寻、发掘、整理、研究、评述、鉴别、保护和利用,尤其是要在摸清家底、梳理思路、抢救史料的基础上,揭示浙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唤醒浙大人的文化记忆,传承浙大的人文精神,将“求是学风”和“求是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浙大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动力。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徐有智指出,校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传播大学文化和教育理念,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提升学校的文化影响力。他提出首先要从组织层面加以保证,要有专门的机构、专职人员开展这项工作;其次要有热心校史工作、具有崇高威望和号召力的领导来带领校史研究团队;最后要提供切实的经费、物质等方面的工作保障,将校史研究工作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全局。他认为,校史研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抓住学校的重大历史节点、重大节庆,围绕校史上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研究,适时出版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只有深入挖掘学科、教学内涵,形成对现代大学办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课题成果,校史研究才有长远的生命力。
校党办副主任斯赵樑认为,校史研究工作应尽可能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为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借鉴,同时要建立长远目标,编写出一本内容翔实、高水平的校史读本,将校史教育纳入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他还指出,校史研究要有具体的规划,如每年列出一些有指导性的课题指南,组织开展人物采访,编辑校史研究专辑;在人员队伍上,要组织一支包括专兼职研究人员的“集团军”。
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许迈进在发言中针对校史研究工作的战略定位问题指出,校史研究应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历史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魂脉,对历史的研究投入越多,回馈就越多。在研究方向上,不仅要宣传杰出人物,也要发掘对学校发展有贡献的普通人物,尤其要重视教授群体的挖掘,从而反映学校的学科生态、学术路径和取向;既要抓紧历史性研究,也要加强现实性研究,关注正在发生的事件、人才培养的优秀案例开展动态性的研究。
陈茂樑、李曙白、范展、楼可程等人也在会上发言,围绕校史研究工作的战略定位、工作方向、主要任务,以及校史研究年度项目指南的编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参加会议的还有档案馆副馆长何春晖,以及校史研究室、编研展览办公室、特种档案办公室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