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书记指出,浙江大学将于建校120周年前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物质条件,同时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要加强与遵义、湄潭等地合作,扎实建设浙江大学共有精神家园。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浙江大学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竺可桢校长带领浙大师生员工西迁办学,经过长期的艰苦跋涉,来到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坚持办学,遵义、湄潭人民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刻,接纳了浙江大学,哺育了浙大师生,为浙大崛起为“东方剑桥”,做出了可贵的支持与牺牲。这段历史对于浙江大学而言极其宝贵,在整个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段历史,浙江大学与遵义、湄潭等地人民血肉相连,结成了血浓于水的浓厚情谊,是浙江大学的精神家园。
张曦书记在会议中表示,浙大的西迁文化是校史上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各地是浙大永远的精神家园。浙大要加强与贵州的校地合作,回报第二故乡。会上,张曦书记要求各有关部门落实三项工作。一、浙大西迁遵义期间是“求是创新”精神重要的培育阶段,浙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总结、继承西迁文化,加强双方档案部门的联系,挖掘、共享西迁文史资料,充实浙大的校史研究。二、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社会主义的大学要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要搞好西迁爱国主义基地、实习基地,及挂职、支教工作的长期化、规范化。紫金港校区西迁文化建筑群的建设,同样离不开遵义的支持。三、以服务为宗旨,做好“文军长征”沿途六省的服务工作,开展与贵州医院的对口帮扶、新农村建设等校地合作工作。
郑强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浙大教育的根本是西迁过程形成的“求是”精神,要做好西迁文化的整理、归纳、建设工作,把它作为学生教育的丰富内涵,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浙江大学也是贵州的宝贵财富,浙大将继续回报西部,回报贵州。
关云丽主席对各位领导百忙之中的接见十分感动,也表示衷心感谢。关主席表示,西迁的历史和记忆是浙大与遵义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双方应加强交流、深入合作,挖掘、保护、共享西迁史料,传播西迁文化。关主席感谢校领导对遵义的重视和关怀,并恳请张曦书记为他们编写的浙大西迁遵义期间的文史专辑题写书名。
会前,关云丽主席与校档案馆就具体的文史资料挖掘、共享等进行了座谈,与会人员包括档案馆何春晖副馆长、胡志富副馆长,以及相关的校史研究人员。关云丽主席通报遵义浙大西迁文化研究情况,拟编写一本以西迁老先生的口述历史为主,记载浙大西迁遵义期间给遵义经济、文化各方面带来的影响的文史专辑。并在原浙大在遵义的校本部子弹库,筹建“浙大西迁在遵义”的陈列馆。何春晖副馆长表示,将协助做好西迁文史专辑史料的提供和挖掘,并全力支持“浙大西迁在遵义”陈列馆的建设。同时在贵州当地进一步深入发掘史料,共同开展浙大西迁历史的相关课题。会后,各位领导共同参观了档案馆馆藏展览和《俊彩星驰》院士风采长廊,认为这是很好的校史文化传播的载体,应让更多的师生员工了解档案文化,热爱档案文化,进一步弘扬传承求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