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浙江大学档案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指导思想,学校档案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档案工作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一是提出并实施了“以件为单位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立卷改革方案,有力地推动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二是采用传统载体档案与电子文件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将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审核纳入到档案管理的日常业务,确保了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规范化、有序化。这两项改革均走在全国高校前列,为我校新时期档案工作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档案基础建设和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2003年在西溪校区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档案馆馆舍,配置了800立方米手动密集架等硬件设施;至2006年底,档案馆馆藏总量达到145,471卷、536,614件,可供查询的档案目录数已达285000余条;创建了19人近3000件浙江大学名人档案等特色档案;将我校园艺系教授、我国果树育种学家沈德绪家庭档案收集进馆,成为浙大馆藏资源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档案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适时修订了一系列涉及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浙江大学立卷部门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规定》、《浙江大学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办法》、《浙江大学国防军工科研项目文件档案保密管理办法》等;编印了《浙江大学档案工作手册》,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强化档案法制意识,努力推进依法治档。档案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数字档案馆作为建设亮点,被列入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经过档案馆分期自行研发,在标准与规范建设、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建设、档案资源数字化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6年4月,正式在全校范围内启用部门预立卷归档系统和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并对学校各立卷部门电子文件的积累、鉴定、著录、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标志着浙江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全面实施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档案服务创新进一步深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学校档案的利用从以个人成绩单、学位论文查询为主,扩展到为学校教学、科研、基建、校史研究、宣传等多方面的需求服务。据统计,近3年有6300多人次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如为110周年校庆《百年浙大》丛书的编写及《竺可桢与浙大》、《竺可桢·1938》等专题片的制作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汇编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委省政府领导人视察浙江大学的重要讲话,为决策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发挥资政作用;采集、遴选大量史料,建设浙江大学校史馆。为汤永谦、刘奎斗、叶笃正、张直中等校友制作成绩单纪念册250多册;编办了《馆藏书画展》、《音乐生活展》、《档案图片展》、《竺可桢纪念馆》、《浙大西迁办学历史展》、《俊彩星驰》等网上展览,创编了第一本体现高校档案特色的《浙江大学馆藏档案》刊物,弘扬求是创新精神,积极发挥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
来茂德副校长在学校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基础、推进创新、依法治档、提高水平”的24字要求,强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永恒主题,要进一步更新档案服务理念,加强服务学校大局的主动性和敏锐性;要加强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进程,充分开展学校档案史料征集和编研工作,发挥档案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文化宣传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积极探索“三馆合一”建制,建设有浙江大学特色的档案馆、校史馆和博物馆,使学校档案馆成为全方位记录浙大办学发展历史并有效保管的基地,成为建设数字化档案并依法开放利用的基地,成为展示浙大深厚历史底蕴和深刻办学内涵的文化教育基地,使档案工作真正融入现阶段跨越式发展的局面,融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