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收到珍贵的生日礼物:竺可桢亲属捐赠《竺可桢日记》手稿
类型:新闻动态发布日期:2017-05-23浏览次数:1987

 

发布时间:2017-05-22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张岚 卢绍庆

5月21日,浙大在120岁生日当天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竺可桢老校长的儿子竺安先生代表竺家所有亲属向浙江大学捐赠《竺可桢日记》手稿56册。

常务副校长任少波代表学校接受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并向竺安颁发了捐赠证书。校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副主席王玉芝等出席了捐赠仪式,副校长罗卫东主持了仪式。

竺可桢校长在工作极其繁重的情况下,坚持了每天作日记的习惯。从1936年至他去世的1974年间,共有56本日记基本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可惜的是1936年之前的部分早年毁于战火。现存日记900万字,内容几乎全文被收录在2014年出版完结的《竺可桢全集》中。

《竺可桢日记》是竺可桢老校长为抗战救国、科教兴国而殚精竭虑的真实写照,具有无比珍贵的校史价值和研究价值,被史学界公认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名人日记之一”。

竺可桢的日记,几乎每一天都记录得非常详细,见过什么样的人,办了什么样的事。对于浙大来说,依据如此详实的日记,可以由此准确无误地了解校史上的每一个事件,是校史最可靠的史料来源。

据了解,这些日记原件原来保存在中科院,2013年底,全集整理完毕后,亲属们希望把日记原件存放到一个专业的档案馆里。因为竺可桢和浙大的特殊关系,最终决定捐赠给浙江大学档案馆。

竺安在捐赠仪式上表示,因为与浙大的深厚渊源与感情,竺校长后代们决定把日记手稿捐赠给浙大,相信浙大会是这批珍贵史料的最好归宿。他说父亲的日记和其他的名人日记有特别不一样的地方,竺可桢日记“求真求全不隐晦错误”,这正是求是精神的一个很好体现。

任少波对竺校长家属的无私奉献表示了感谢,他说,摆放在会场主席台上的56本日记,大小、厚薄、新旧都不一样,但是都记载了竺校长毕生奋斗的历程,凝结着竺校长科教兴国的心路,闪耀着竺校长求是精神的光芒,是竺校长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遗产,也是我们考察校史的一条真实、深刻的独特路径。我们要谨记科教兴国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发扬竺校长毕生为之倡导的求是精神,把竺校长日记所蕴藏的求是精神转化成为浙江大学不断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蓬勃动力。

“这是120周年校庆前夕学校收到的最宝贵的礼物了!”罗卫东说,浙大接受这批无价之宝,自当尽心尽力予以精心保护,并千方百计予以弘扬和传承。

西迁沿途各地政府代表、西迁时期著名教授后代、校友代表、校史研究专家、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随后,与会领导与来宾结合竺校长日记,围绕“大学历史与大学精神”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求是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化。学习讨论浙大精神就是要让广大师生走进历史深处,倾听未来呼唤,探索发展脉络,寻求精神启迪。

(文/张岚 摄影/卢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