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时间事件内容
11412006-04-072006年4月7日 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我校化学实验中心名列其中。本次公布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计25个,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四个学科类别。
11422006-04-102006年4月10日 我国著名电气工程专家、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郑光华因病逝世,享年89岁。郑光华教授1949年9月起在浙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任教,历任讲师、教授。专长电机设计与制造。1958年提出当时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隐极式和凸极式同步电机转子水内冷结构方案,在汪槱生、林章伟等电机系教师共同努力下,与工厂协作首先研制成功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196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项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1432006-04-122006年4月12日 浙江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在玉泉校区邵科馆召开。校党委书记张曦在会上号召全校师生员工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抓住大机遇,实现大发展。
11442006-04-132006年4月13日 教育学院魏贤超教授、生科院张铭教授、环资学院朱荫湄教授等3人被聘为浙江省特约教育督导员。
11452006-04-142006年4月14日 《浙江大学报》报道,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优选资助课题、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评选结果揭晓,我校2位教师荣获青年教师奖、4人获科研基金资助。信息学院童利民教授获得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这也是我校教师首次获得研究类一等奖;生命科学学院邱英雄获得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二等奖。机械与能源学院程军的“可再生资源制氢技术研究”、农学院汪俏梅的“芸薹属作物的品种改良与抗癌功能型品种的选育”入选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资助课题;医学院杨军的“MNNG诱导的gammaH2AX焦点复合物的分离鉴定”、农学院蔡新忠的“植物抗病关键基因克隆和鉴定的新方法体系及其有效性验证”获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11462006-04-162006年4月16日 学校招生办公室公布2006年本科招生计划和招生改革措施。计划在全国招收5400名本科生,招生规模与去年持平。本年度招生将不分具体专业,实行按学院大类招生,共分40个大类,学生进校后也按大类培养。针对不同学院的情况和专业设置,在经济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11个学院按照学院大类招生,不分具体专业;其他11个学院根据专业的特殊要求,每个学院分为2至4个门类招生。这样,浙大今年的招生门类从去年的85个减少到今年的40个大类。新生入学后,将先进行1至2年的通识教育培养。此后几年的本科学习,学生可有三种选择: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兴趣、特长、能力等,确认主修专业并选择专业模块课程修读计划,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也可以在已经确认的专业大类中再确认专业方向;甚至可以跨学院确认新的主修专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将实施“3+1”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即在完成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这三大核心模块后,可以选择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作为个性课程进行修读。
11472006-04-162006年4月16日 日本浙江大学校友会成立。
11482006-04-212006年4月21日 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张首晟受聘浙大光彪讲座教授。张首晟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温超导、量子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强关联电子系统等。近15年来,他在世界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物理学最具权威的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37篇高水平论文;近几年,又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了6篇有较大反响的论文,被SCI收录杂志引用5000多次。张首晟在凝聚态物理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提出了基于超导与反铁磁相SO(5)对称性的统一理论、室温下无耗散的量子自旋流、四维量子霍尔效应等理论。
11492006-04-212006年4月21日 《浙江大学报》报道,经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同意,我校2006年起在浙江省内本科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通过“在推荐基础上进行综合笔试加面试”的方式,选拔攻读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学校将开设软件开发技术、软件项目管理、嵌入式系统、金融信息学、制造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游戏开发)等7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录取后将采取“1+1”的培养模式,学制2.5年。第一学年集中授课,授课地点在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分院。第二学年开始进企业实训实习,并完成硕士论文。
11502006-04-232006年4月23~25日 由环资学院承办的“第四届POPNET(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网络)研讨会”召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40余位著名专家教授参加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