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时间 | 事件内容 |
---|
1221 | 2006-09-04 | 2006年9月4日 浙大52位本科新生成为“英语+X”双学位班首批学员。双学位班的学生前两年由竺可桢学院和外语学院联合培养,后两年由外语学院和第二专业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外语+计算机、外语+生物、外语+信息、外语+管理、外语+法学和外语+经贸等培养通道。双学位班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既熟谙目标语国家国情,了解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知识,又具有交叉专业背景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他们将在本科四年中一边修读英语专业,一边选择另一专业进行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毕业时获得“工学学士+文学学士”或“文学学士+管理学士”等双学位证书。这是浙大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出的又一新模式。 |
1222 | 2006-09-06 | 2006年9月6日 2006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在黄龙体育馆举行。本级共招收新生5624名。校领导张曦、杨卫、陈子辰、庞学铨、王玉芝、叶高翔、胡建淼、来茂德、朱军、褚健、姒健敏、张土乔,唐孝威等在校院士以及各学院相关领导出席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常务副校长倪明江主持。 |
1223 | 2006-09-11 | 2006年9月11日 人文学院在马来西亚开办的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在吉隆坡正式开班。共有30位学员入学。 |
1224 | 2006-09-18 | 2006年9月18日 学校与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签署优秀团干部在职攻读浙江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协议。根据协议,从2006年起,每年将有40—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团干部进入浙江大学,参加研究生层次的学习。首批学员将在今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浙大组织的单独考试中录取,攻读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方向。双方实行“合作培养,在职攻读”的办学方式。由团中央组织部向浙江大学推荐符合招生条件的在职优秀团干部,在浙江大学参加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后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浙江大学从推荐的合格生源中招收学生,对完成培养计划,符合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的合格学生颁发学历和学位证书。 |
1225 | 2006-09-18 | 2006年9月18日 浙江大学—海尔集团“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联合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中心将借鉴和探索国内外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海尔集团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咨询和理论提升,总结推广企业的自主创新理念和模式。这是继2005年11月,浙江大学创新管理基地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建立“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后的第二个联合研究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以“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为研究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研究机构。 |
1226 | 2006-09-20 | 2006年9月20日 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民盟浙江大学委员会和农工党浙大华家池校区支部被授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民主党派成员魏贤超(民革)、蔡秀军(民进)、许梓荣(农工党)、彭淑牖(九三学社)、范柏乃(九三学社)等5位老师荣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全国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
1227 | 2006-09-21 | 2006年9月21日 旅美校友段永平、网易公司总裁丁磊联手向浙大捐资4000万美元支持教育事业,其中丁磊捐资1000万美元,段永平个人及所募集资金3000万美元。这是我校历史上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资。 |
1228 | 2006-09-24 | 2006年9月24日 2006世界创新工业展览会在宁波开幕。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学生郑超然、傅业焘、何立和张博设计的聪明药盒获得家用生活电器类设计作品一等奖。来自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顶尖设计师,以及国内177所高校设计专业师生的作品参加本次评选。 |
1229 | 2006-09-25 | 2006年9月25日 光华教育基金会代表尹衍樑与校长杨卫就捐资建设“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在我校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光华教育基金会捐资1亿元人民币,建设“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1230 | 2006-09-25 | 2006年9月25日 学校举行集会纪念朱祖祥院士诞辰九十周年。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农业部原部长何康、浙大校长杨卫等出席大会并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