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时间 | 事件内容 |
---|
1301 | 2007-01-09 | 2007年1月9日 “2007欧莱雅工业大赛”在上海举行中国赛区决赛,我校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陈航、化学专业学生刘劭谦和英语专业学生袁寅隽组成的CLY-max队荣获冠军,将于2月代表中国征战巴黎总决赛。至此,我校已经连续三年在欧莱雅工业大赛中国区决赛中夺冠。 |
1302 | 2007-01-09 | 2007年1月9日 卫生部公布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名单,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附属儿童医院赵正言和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3位教授名列其中。 |
1303 | 2007-01-15 | 2007年1月15~18日 校长杨卫率领浙大代表团分别访问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并与六校签订和续签了10项校际合作协议。 |
1304 | 2007-01-16 | 2007年1月16日 学校决定,沈荣骏院士任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沈荣骏是我国著名的航天工程管理与测控技术专家,历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顾问等职。长期从事航天工程管理与航天测控工作,是我国航天测控网和某试验场建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与国内专家一道创建了我国大型地面测控系统、远洋综合测量船和测量飞机的研制体系,提出与国际接轨的陆、海基全球测控网,主持了航天测控综合兼容的测控网建设,建成了能满足多种飞行试验要求的测控网。1985年以来,现场主持了五十余次发射任务。1992年以来,参加组织领导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方案论证、基础建设和首飞试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1305 | 2007-01-19 | 2007年1月19日 学校党委决定,成立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吴丹青任党委委员、书记。 |
1306 | 2007-01-25 | 2007年1月25日 教育部颁发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我校共获奖10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获得一等奖的分别是理学院杨树锋教授等完成的“塔里木盆地周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农学院周雪平教授等完成的“双生病毒基因组结构、变异及病毒致病机理研究”、环资学院朱利中教授等完成的“有机膨润土的构-效关系及其污染控制的基础研究”、机能学院杨灿军教授等完成的“深海热液探测技术”和计算机学院鲁东明教授等完成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NGI-CERNET2/6IX(合作)”。获得二等奖的分别是理学院方肇伦教授等完成的“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研究”、材化学院叶志镇教授等完成的“硅基光电集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电气学院颜文俊教授等完成的“水泥回转窑集散系统的模糊智能控制与优化研究”、信息学院张宏建教授等完成的“纯碱生产过程计算机测控管理系统”、机能学院谭建荣教授等完成的“制造企业知识工程实施支持技术及产品应用”、建工学院金贤玉教授等完成的“既有建筑结构检测评定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合作)”。 |
1307 | 2007-01-30 | 2007年1月30日 教育部公布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名单,我校25人入选,分别是陈忠、陈国柱、高翔、金仲和、瞿海斌、刘新国、罗尧治、马忠华、潘洪革、潘远江、邱利民、王齐、王晓光、吴小锋、徐新华、严庆丰、叶学松、张明方、周华、周天华、钱弘道、钱文荣、汪炜、杨大春、郁建兴。 |
1308 | 2007-01-31 | 2007年1月31日 美国科学促进会《全球科学新闻网》在“重点新闻”栏目报道:中国科学家发现生物入侵新机制——被称为“超级害虫”的B型烟粉虱与其传播的植物双生病毒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纽约的《科学现场(LiveScience)》在报道中称:这是国际科学界首次发现一种入侵昆虫与其所传播的病毒之间存在这种互利共生关系。我校昆虫科学研究所刘树生教授是该课题组负责人。 |
1309 | 2007-01-31 | 2007年1月31日 学校决定,成立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原科学技术处同时撤销。朱军任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兼);吴朝晖任常务副院长。科研院对原科技处的机构和职能进行调整后,在学校和学院二个层面逐步推行柔性科研体制改革,建立起面向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多元并存的、灵活汇聚的科研组织机构。同时,与学校相关部门联动,制定、推进一系列科研政策与措施,实施“组织大团队,构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战略,以实现学校科研质量跨越提升的发展目标。 |
1310 | 2007-02-08 | 2007年2月8日 学校与龙泉市签订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点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