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时间事件内容
16612009-01-082009年1月8日 校长杨卫在紫金港校区行政中心贵宾厅与台湾淡江大学校长张家宜签署了《浙江大学——淡江大学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开展校际学术交流,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联合研究。通过访问、讲学、合作研究、实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推进教学科研人员的交流,以及对等地互派交换学生,交流学术信息和数据等。我校是淡江大学在大陆开展学术交流最早的高校,2005年起,我校经济学院与淡江大学商学院开展学生交换,每年互派学生人数20人左右。
16622009-01-092009年1月9日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浙江大学共有13项科技成果获得表彰。其中,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奖二等奖7项。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校友徐光宪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骆仲泱主持完成的“电厂锅炉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应义斌主持完成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分级技术与装备”、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蒋家羚参与完成的“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等3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医学院郑树森主持完成的“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材料与化工学院韩高荣主持完成的“米硅复合薄膜的快速沉积及节能镀膜玻璃产业化关键技术”、建筑工程学院金伟良主持完成的“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学院应铁进等参与完成的“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计算机学院潘志庚参与完成的“多本船功能完备的航海模拟系统及其开发平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徐志康等参与完成的“节能型饮用水深度处理系列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电气工程学院严晓浪参与完成的“90纳米-65纳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匡参与完成的“高效、抗干扰无线宽带图传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医学院陈忠参与完成的“癫痫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系列研究”等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6632009-01-102009年1月10日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首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管理学院教授许庆瑞带领浙大创新团队完成的“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项目获管理科学奖,许庆瑞获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管理科学奖”是管理科学领域的全国性权威奖项,用以表彰在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以及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原则上每2年评选一次。
16642009-01-112009年1月11日 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向江西泰和县人民医院捐赠的“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开通仪式在泰和举行。通过该平台,浙一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得以向泰和及其周边地区延伸,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开通仪式还举行了浙一医院与泰和县人民医院协作医院签约揭牌仪式。江西泰和为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地之一。
16652009-01-122009年1月12日 学校决定,童利民任光电信息工程学系主任。
16662009-01-122009年1月12日 科技部与中国残联在杭州共同启动“中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联合行动计划”。同时,由中国残联和我校共同组建的“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在我校揭牌。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校党委书记张曦等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16672009-01-122009年1月12日 学校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2009年安全稳定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张曦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和通知要求,联系学校实际,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提出新要求。
16682009-01-122009年1月12日 由我校牵头组建的“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紫金港校区授牌,金华、台州和温州等三个分平台同时授牌。
16692009-01-142009年1月14日 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成立。中心由原图书馆和网络与信息中心整合而成。
16702009-01-152009年1月15日 浙江大学——利兹大学可持续能源国际研究中心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成立。学校与英国利兹大学共同签订了学术与研究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书,两校将在可持续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互访、联合培养研究生、合办学术会议、合作申请课题等活动。可持续能源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煤的燃烧与气化、污染物控制、CO2控制与回收、可替代能源开发、能源利用过程中先进的测量诊断技术、多相流数值模拟、热纳米的颗粒系统、环境与化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