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举行紫金港校区启用20周年座谈会
类型:新闻动态发布日期:2022-09-29浏览次数:1514

  9月22日下午,紫金港校区启用20周年座谈会在档案馆514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原副校长卜凡孝,原新校区基本建设指挥部吴伟丰、李五一,学工委和教育发展服务中心沈黎勇、张小玲、陈发瑶、陈安莉、郑爱平、胡炜、徐瀛、董世洪、楼仁功等以各种方式参加了座谈,共同回顾了紫金港校区规划、建设、启用以及学生管理的难忘经历。座谈会由《浙江大学史》第七卷主编沈文华主持。

  新浙江大学成立后,为拓展办学空间,促进学科之间的实质性融合,学校决定筹建新校区(基础部)。经校领导的多次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位于杭州城西部塘北地块的新校址。2001年3月21日,学校成立了新校区建设指挥部,领导和协调新校区各项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卜凡孝回顾了紫金港校区从筹建到启用的经过,讲述了当时学校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争取各方支持,开展市校合作战略,引进社会力量办学等各种举措,推进新校区的建设。卜凡孝讲到,紫金港校区的建设启用后,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条件等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支撑,充分体现了浙大人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浙大紫金港校区建设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仅一年后,迎来第一批1.3万名求是学子入住学习、生活。吴伟丰回忆了紫金港校区首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新校区以“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从全国首创的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网上方案竞赛,到罗致名家大师设计建筑组团,各具特色的建筑群形成了恢宏的“交响乐”,体现了浙大“海纳江河”的风格。建设者们克服时间紧、工程量大的困难,高质量施工,确保新生开学顺利入住。李五一表示,从建设之初基建招标的组织模式,到以宿舍组团属地管理的模式,一直遵循着学校的求是创新精神,体现浙大的办学特色。

  其他几位老师讲述了紫金港校区启用之初,各学园在学生住宿、管理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学园“党员之家”的建设过程和经验。紫金港校区在学生的管理体制上大胆创新,实行属地化管理,学生公寓按楼群划分为白沙学园、紫云学园、青溪学园、丹阳学园、碧峰学园五个学园,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和成长,各学园组织多样化的思想教育、文化与学术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成长阵地和校园文化环境。他们将那段岁月总结成“艰苦、团结、快乐、难忘”八个字,虽然遇到过各种困难艰辛,大家团结一致为学校建设发展而奋斗的精神从未懈怠。

  座谈会上,与会老师满怀激情地分享各自参与、见证紫金港校区建设弥足珍贵的工作经历,并向档案馆提供了有关紫金港新校区建设的丰富资料,为校史编写带来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此次座谈丰富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记忆,紫金港校区建设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大事,档案馆将这段重要历程记录、保存下来,更好地载入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