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桢(1909年-2008年),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浙江慈溪人,1934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师从摩尔根及助手杜布赞斯基。1937年,时年28岁的谈家桢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回国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1950年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出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9年,一颗编号为3542的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使他名垂青史,与天地共存。
谈家桢先生生前认为,他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是在浙江大学西迁期间、艰苦卓绝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的,1944年在贵州湄潭发现了瓢虫变异的遗传现象,更确立了他在国际遗传学界的学术地位。1943年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李约瑟教授来浙大参加中国科学社30周年年会,谈家桢与王淦昌、束星北等教授负责陪同。英语非常棒的谈先生作为主陪同,在陪同李约瑟对浙大的十来天考察后,就有了我浙大“东方剑桥”的美誉。谈先生对浙江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为母校合并事宜积极献计献策,亲自联络苏步青等四院士联名写信给中央领导,成就了浙大四校合并的美事。不无遗憾的是,谈家桢先生留在浙江大学的有关史料有限,这次在上海浙大校友会杨竹亭老先生的热心牵引下,我们专程走访了邱蕴芳女士。
在上海历史名镇南翔一处高级公寓里,我们见到了邱蕴芳女士,邱女士早在家门口等候我们的到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谈家桢先生遭无数次批斗、抄家,前夫人傅曼云含冤自尽,在谈老处境最困难、身体最差的时候,邱女士走进谈老的生活。在邱女士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下,谈家桢先生才健康幸福地活到百年高寿。邱女士对我们来访显然早有准备,她向浙大档案馆赠送了《谈家桢文选》、《世纪谈家桢 百年遗传学》、《仁者寿—谈家桢百岁璀璨人生》、《谈老与上海茶人在一起》等资料。2008年谈家桢先生百年后,邱女士不顾年迈,遵照谈先生的遗愿,一方面捐资办学,捐资建立了江西省“上饶县邱蕴芳实验学校”和“谈家桢路”,一方面整理谈老遗物,能让谈老的遗产为社会发挥更大的效应。浙大档案馆希望能积极帮助一起整理,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式完成这一整理工作,邱女士欣然同意这一方案并一再表示感谢。最后邱女士动情的说:“谈老百年后之所以要求海葬,就是想能通过大海再回到母校回到老家宁波”。可见谈老对浙江大学的一片赤子之心。